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战友重逢》
《蛙》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酒国》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
《莫言心声系列丛书》
《传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王尧对话录》
《莫言精选集》
《莫言作品精选》
纽约时报:莫言获奖打破欧洲作家垄断局面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纽约时报中文网在头条位置报道了这则消息,报道说,在过去十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用来打破批评家所指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
报道说,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高点。自1901年以来,共有104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去年获奖者是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Tomas Transtromer)。瑞典学院去年称,他创作的15部诗集,通过“凝练、透彻的意向,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这个奖项值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报道引述评审委员会的说法,“莫言将魔幻主义与民俗小说,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
报道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也被出版商看作是最有可能性得奖的作家,但是评审委员会为奖项本身的不可预知而感到骄傲,评审意见五十年间都成功保密。
该报道采访了青年作家蒋方舟,她感到“挺兴奋的”。她说:“从文学修养上,文学作品上,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够的。”
蒋方舟说:“我一直看他的东西,觉得很好,他的文学水平肯定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现在的中国作家里,我也想象不出有第二个更配这个奖项的人了。祝贺他。”
作家孙甘露表示,自己这两年和莫言经常碰到,也曾经开玩笑地和他说起过诺贝尔得奖的事情。他说:“能够得奖非常好。向他表示祝贺。”
莫言的作品像《红高粱》等都被瑞典文坛看重,而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的作品《生死疲劳》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莫言的代表作还有《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
王蒙:莫言获奖说明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世界关注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著名作家王蒙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王蒙先生表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件很好的事情。“莫言是中国这一代很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包括日本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等,对莫言都有很高的评价。”
在谈到莫言的文学成就时,王蒙表示:“莫言的获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王蒙还说道:“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奖项,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讲都是有很正面的鼓励作用的。”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举行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按照诺贝尔奖有关规定,所有获奖者将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摩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纪念1986年去世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诺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中国作家协会就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中国作家协会11日对莫言(微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贺辞全文如下:
贺 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李敬泽:莫言获奖证明了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微博),莫言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籍作家。为此,新浪读书独家连线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
李敬泽说,今晚对热爱中国文学的人来说是个欢乐的晚上。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莫言的肯定,也证明了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莫言得奖可谓实至名归,这三十年来,莫言一直处在文学创作和探索的前沿。我之前就说了,要下注的话,我肯定押莫言。他的创作一方面深深扎根民间传说,一方面与世界文学构成强劲对话。莫言获奖,促进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苏童:莫言得奖可谓实至名归
在莫言(微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连线了苏童。(以下为实录)
新浪读书:您对莫言获奖,有什么看法?
苏童: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莫言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获得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
新浪读书:那您最喜欢莫言的哪部作品?
苏童:我个人比较喜欢他中期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 《生死疲劳》, 当然他近期的作品《檀香刑》《蛙》也是写的非常好、非常专业的作品。
新浪读书:此刻莫言获奖,可谓了结国人多年的“诺贝尔奖”情结,您觉得他打动诺贝尔奖评委的特质在哪里?你觉得诺奖强调的更多是政治性还是文学性?
苏童:莫言的这次获奖,当然是中国作家的成功,也更是文学、文本以及他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诺贝尔奖的评委都是专家,以前总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带有政治性,我看未必是这样,这次莫言就是以他纯文学性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新浪读书:你觉得此次诺奖的获得,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是?会不会有更多的作家冲击这个奖项。
苏童:获奖是个人的事,这是莫言一个人的文学奖项。
新浪读书:您以前也说过您很喜欢读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作品,你觉得莫言的作品在这些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中可以占据什么地位?
苏童:他的书完全可以跟这些大师平起平坐,莫言的书一直偏向农村题材,可能青年读者没有那么多,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在专业读者中非常有口碑。
新浪读书:你和莫言老师可以说是“新历史主义”时期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但是您跟他的近年的创作都越来越远离对过去历史的探索而重新回归当代,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苏童:这是作家在一定时间的写作趋向,作家通常会关注现实,想对现实发声。 |